力的合成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力的合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力的合成说课稿1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力的合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五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和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力的合成部分,在今后的力学和运动学甚至其他章节的一些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物理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物理知识,并且知道怎样恰当的运用误差的观点来处理数据。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合理的大小与两分力间夹角的关系;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之一——等效法。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通过加强图解法和计算法的练习突出重点。
难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通过实验突破难点。 /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但是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归纳,很容易得出结论的这一特点,我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幻灯片视图教学和实验归纳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引入新课
如图甲,一个力用力F可以把一筒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筒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
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那么力F就叫做F1与F2的合力,如果我们要求F1和F2的合力,就叫力的合成。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力的合成符合什么规律。
由此引入新课。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力的合成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五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和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力的合成部分,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于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合力的大小与两分力间夹角的关系;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之一——等效法。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通过加强图解法和计算法的练习突出重点。
难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通过实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学法、比较法、目标导学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及总结归纳等六种方法。对于学法指导主要是提供学生观察、思考、及尝试表达的机会。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举例)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
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那么力F就叫做F1与F2的合力,如果我们要求F1和F2的合力,就叫力的合成。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力的合成符合什么规律。
(二)新课教学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共点力的概念
(2)知道合力和分力是从力的效果的角度区分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法则
(4)会用图示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5)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
2、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1《力的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一样,那这个力就是这个力的。
②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此处隐藏3517个字……的大小怎样知道D力的方向怎样确定对四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印象开始清晰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记录角度合力,分力,及分力方向等。教师巡视解惑。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探究之后,请每一组同学在白纸上作出分力和合力的图示,以分力为邻边做出平行四边形,画出分力所夹的对角线,看看合力与对角线是否重合,汇报结果,教师补充总结。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 (播放动画)加深理解。
4、例题分析,强化主题
1、例题: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得出合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
2、阅读课本63页两图,强调: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5、课堂互动
带同们玩一个游戏,准备一根绳子,两边分别站着四五位同学,同学们分别往两边拉,教师在绳子的中间轻轻往自己这边一拉,两边的同学都被我给拉过来了,让同学们建构起简单的物理模型,并加以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布置作业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时间,作业量控制在一般学生15分钟的时间,因此,作业为课后第二题和自作合力随着分力的方向变化而变化的演示教具。
力的合成说课稿5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
(一)第五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延伸扩展,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在高中已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2、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通过实例,理解等效替换、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角度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指明合力大小和分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说出等效思想的价值。
(2)评价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到的探究方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到力的合成的现象,并建构起简单的物理模型加以分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在高中已学习位移、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四、教学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但也需要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我采用探究实验法为主进行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并辅之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真实情境导入新课。由两个小孩提水为什么会和一个大人提水产生相同的效果的漫画,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利用等效替代来解决问题的例子,加深对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最好是教室内存在的和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灯棍、风扇、自行车的结构等。以此完成重点内容“等效替换”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合力和分力。学生完成初中所学二力合成内容后,再通过设问:在提水的例子中大人用的力与小孩用的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出下一个环节: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
通过亲身探究,完成探索过程。解决重点内容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可能会有学生猜想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合力等于分力之和等。为打破学生对‘合成就是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时教师适时的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读数:用弹簧测力计拉钩码,模拟大人、小孩提水桶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合力与分力不是简单的代数和的关系,似乎还和夹角有关,如何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3、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验问题:
①为什么两次要拉到同一点O呢?
②为什么要作力的图示而不是力的示意图?
③为了尽量减小实验中的误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④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实验,互相合作,记录角度合力,分力,及分力方向等。教师巡视解惑。
4、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探究之后,请每一组同学在白纸上作出分力和合力的图示,猜测存在的关系。教师补充总结。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播放动画)加深理解。
5、例题分析,强化主题
例题: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得出合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通过过程探究,动画播放和练习,解决学生存在的难点问题。
6、问题扩展
取一较大质量砝码,用细棉线提起,学生讨论用一根线易断还是用两根易断。
教师: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不如一根线呢?
引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学生预测:分组完成计算
力F1=60N,力F2=60N。当两个力的方向夹角为0°、60°、90°、120°、180°时,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总结出二力合成的合力范围并完成探讨:合力和分力间存在什么关系。回扣现象解释。
教师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加深印象例
3、求下面几种情况下合力的大小范围
(1)、F1=8N、F2=10N(2)、F1=2N、F2=10N(3)、F1=10N、F2=10N
7、引申:生活中还存在大量的想象: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多个力的合力如何求出?。学生讨论的出,教师再次展示课件以加深印象。
8、共点力。简单给出即可,不做重点解释。
共点力分析,指出高中研究范围和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范围
9、学生交流,小结
10、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